|
|
本主题共有回帖数 171 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末页 |
|
151 |
回复:中国熊姓博客建立了 |
|
|
湖北红安是我家 熊本谦是我的名 744598833是我的QQ号 各位本家 你们好! 祝熊姓繁荣昌盛 |
|
|
|
|
|
|
作者:219.138.211.*
2010/1/23 16:12:19
| 回复此帖子
| |
|
|
|
|
|
|
|
|
|
|
|
|
152 |
回复:中国熊姓博客建立了 |
|
|
我家住江西鄱阳湖畔,我叫熊国民~~~想更多的了解,我们熊姓的来源~!
望有前辈能告知~! 我的QQ号是305465052 |
|
|
|
|
|
|
作者:113.91.135.*
2009/9/26 8:47:04
| 回复此帖子
| |
|
|
|
|
|
|
|
|
|
|
|
|
153 |
回复:中国熊姓博客建立了 |
|
|
我是 文 辈的 qq 707148391 |
|
|
|
|
|
|
作者:221.220.42.*
2009/5/18 13:07:21
| 回复此帖子
| |
|
|
|
|
|
|
|
|
|
|
|
|
154 |
回复:中国熊姓博客建立了 |
|
|
我是 文 辈的 qq 707148391 |
|
|
|
|
|
|
作者:221.220.42.*
2009/5/18 13:06:51
| 回复此帖子
| |
|
|
|
|
|
|
|
|
|
|
|
|
155 |
回复:中国熊姓博客建立了 |
|
|
我叫熊亮。请问兄弟。姐妹们。我们熊氏家族的字派。谢谢你们!联系QQ573356573.电话15826196773 |
|
|
|
|
|
|
作者:222.179.100.*
2009/3/2 10:33:58
| 回复此帖子
| |
|
|
|
|
|
|
|
|
|
|
|
|
156 |
回复:中国熊姓博客建立了 |
|
|
中国熊姓网 http://www.zgxiong.com/ 欢迎宗亲。 |
|
|
|
|
|
|
作者:202.98.131.*
2008/12/23 11:17:28
| 回复此帖子
| |
|
|
|
|
|
|
|
|
|
|
|
|
157 |
回复:中国熊姓博客建立了 |
|
|
在贵州省毕节市分会上的讲话
《中华熊氏通谱》编辑委员会 熊朝富
各位长辈、同辈和晚辈:
大家好!今天有幸和大家座在一起,共同学习研讨和弘扬中华熊氏文化,齐心协力编好《中华熊氏通谱》,我感到非常荣幸!
在国泰民安,民富国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崛起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华熊氏文化即楚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之际。《中华熊氏通谱》编辑委员会,贵州省毕节市分会今天在毕节隆重召开。我和光前代表《中华熊氏通谱》编辑委员会表示热烈的祝贺!预祝毕节市分会圆满成功!并向已成立的云南、贵州各省、地、县分会表示感谢!并通过与会族人代表向全体熊氏族人问好!
编撰《中华熊氏通谱》,是根据历代伟人: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论宗族史和1984年2月26日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国档会字[1984]7号文件精神为依据,文件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部分,蕴藏着大量的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学、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着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中国谱牒学会会长张海瀛指出:“目前研究家谱,对团结海内外侨胞。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具有重大作用。家谱是一个数据库,为研究史学、社会学、人才学、人类学、经济学、民族学、民俗学、地方志等提供资料”。由此可见,国家编史、地方编志,家族修谱意义重大。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全国人民的思想、觉悟、认识不断进步、深化、提高,各地熊氏后裔都纷纷希望编撰一部全国各地都实用的熊氏通谱,以便各地熊氏族人相见都能以辈序称呼,是何等的亲密亲切啊!许多根在大陆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近年来思乡之情也日趋浓烈,他们亟需利用族谱来寻找自己的血缘关系,寻根问祖。这对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编撰《中华熊氏通谱》,是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楚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熊氏的公益事业,熊氏后裔的责任。熊氏族人是中国古代轩辕皇帝的后裔,至今已繁衍到一百五十多世,历代修谱,代代相传,不缺代,迄今已五千年,沧海桑田,风云变幻,生息繁衍。据2005年全国人口统计熊氏总人口420万,在百家姓中占72位,尚不包括熊氏五十多个分支的人数。
《中华熊氏通谱》于2007年7月和2008年2月出版了一、二卷,第三卷于今年的12月开始印刷出版,第四卷正在在整理安排中,计划明年下半年出版。《中华熊氏通谱》每卷用近1500多页,约二百多万字,重七市斤左右精装本。记述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自巫山人开始距今约二百零四万年;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逐步进化为蓝田人,距今约六十万年;北京人距今约二十万年,至上古原始群时期,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五千多年前,伏羲在甘肃榆中代燧人氏称帝,史称“人皇”,国号罗奉,图腾是龙。伏羲、女娲传承七十八世帝至少典。有熊氏国君少典之正妃安登生子炎帝,次妃附宝生子黄帝。炎帝是农业生产和医药的发明者,又称“神农”;黄帝和臣属发明舟车、文字、音律、算数、轩冕、指南车等,黄的正妃嫘祖发明养蚕造丝。黄帝还领导人民造屋宇、筑城邑、建都市。中华民族的文明就起源于炎帝和黄帝时代。因此“炎、黄”二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的图腾也是龙,龙的传人更加发扬光大。
《中华熊氏通谱》还记述了炎帝和黄帝后裔子孙各姓氏的源流,使有关姓氏都能在《中华熊氏通谱》中找到他们的姓氏祖先的源流,为其他姓氏编撰《通谱》、《族谱》提供借鉴外,最主要的是《通谱》的《源流篇》中“中国人类史及中华历史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分四章阐述:第一章原始社会时期,第二章奴隶社会时期,第三章封建领主制社会时期,第四章中华熊氏及中华熊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详尽介绍了中华熊氏及中华熊氏文化的由来,楚族兴起,楚国的建立与扩展,春秋初期楚国崛起,楚成、穆王争霸中原,楚庄王的雄才与霸业,楚庄王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楚晋争霸与弭兵,楚国的复兴,战国初期竞相改革,吴起变法速见成效,楚宣、威王坚持休兵息民政策,使楚国进入鼎盛时期,战国中后期楚国逐步衰落,屈原投江,以身殉国,“惟楚有材”,楚国是音乐大国,楚国灭亡及其原因“楚强三户,亡秦必楚”,楚国是世界历史悠久的古国之一,熊氏后裔群星灿烂等19节51题,108页、13万多字,从黄帝、颛顼高阳,吴回祝融、鬻熊、楚国开国始祖熊绎及楚国四十二代国君的丰功伟绩和有史以来至今的历代熊氏数千精英的英勇模范事迹,它将激励熊氏后裔进一步弘扬荆楚精神,振兴中华民族,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熊氏血脉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据《姓氏寻根》记载:早在五千多年前部落时代,有熊氏国君少典就在“熊山”(今河南新郑)建都,黄帝是少典的次子,名轩辕,号有熊,又称黄帝,其后裔有一支族以有熊为姓,后去掉“有”,而单姓“熊”,黄帝则是熊姓的始祖(一世)。这是熊姓由来之一。
又据《史记集解》、《史记索隐》记叙,黄帝(一世)的子孙繁衍到熊俊之子三十六世鬻熊,他文韬茂略,学识渊博,有修身齐家安邦治国之才,是周文王姬昌的老师。他曾协助周武王平定天下,成为西周开国元勋。著有《鬻子》一书,鬻熊之“熊”姓。有人称他是熊姓的始祖。这是熊姓由来之二。迄今已有三千多年。
我们为姓熊感到骄傲,也为成为熊氏后裔而自豪,因为鬻熊的子孙在人类历史舞台上,曾有过光辉灿烂的历史。据司马迁的《史记》表明,鬻熊的曾孙熊绎(三十九世),他具有祖宗遗风,博学多才。公元前1042年周成王即位后大封天下,熊绎被封侯于楚,都丹阳(今湖北南漳境内的睢山和荆山之间)国号楚,是楚国第一代国君。当时的楚国,民贫国穷,兵微将寡,是一个仅有五十里地的弹丸之国。加之与周王室非同宗,则备受周王室和天下诸侯欺凌。为摆脱凌辱求发展,熊绎以丹阳为立足之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奋斗,创业建国,“毕路蓝缕”成为楚国创业治国的宝贵精神财富,深远地影响着后代的创业发展,致使楚国日益强盛,长期成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的大国、强国。从公元前1042年熊绎建立楚国到第四十二代国君熊负刍于公元前223年被秦灭。楚国祚长达820年。在这820年的历史长河中,我熊氏子孙先后出现了像武王熊通,文王熊赀,成王熊恽,庄王熊侣、威王熊商等这样具有雄才大略,知明善辨,博采众长,脚踏实地,大有作为的贤明圣君和像屈原这样忧国忧民,不忘故土的爱国诗人。他们的所作所为为楚国的文明增添了光彩,为熊姓的生息繁衍注入了生机;也为中国的古老文化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形成世世代代被人传扬的“荆楚遗风”。有人说:“言楚必熊,言熊必楚,有楚皆有熊,楚熊不分”。可见我熊氏家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历史毕竟成了历史。历史在沧桑岁月中而留下诸多遗憾。因为历史所形成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公子以官名为姓;嫔妃所生庶子按邑名为姓等诸多原因,是我熊姓子孙改用的姓氏就有五十多个。这种“同源异流”的结果,造成了熊姓人口大量减少,致使如今在百家姓中排名居七十二位。
一、编撰通谱六年体会
1、发起编撰通谱
如今,改革开放谱写“民族复兴”新篇章,书写“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新历史。而一些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的炎黄子孙也无不深情地眷念祖国,思念亲人。侨居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便陆续奔赴大陆,寻根问祖,查阅家谱,认祖归宗。于是,编修族谱油然成为中国社会的热门事宜。为此,中央“两部”“一局”,在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中对有关事宜作出了规定。
“通知”发出后,各地百姓纷纷行动,整理编撰其家谱。我和光前也不例外,在面对“谱牒断代,族人宗亲观念淡薄,伦理道德即将失常,有愧遗忘祖宗”的情况下,从2002年开始,我们本想编写一本家谱,以此对祖宗的缅怀和对后人的开导。让子孙后代能了解自己的宗族来龙去脉,从而达到认祖归宗,了解宗族源流,促进族人交流,增强团结的目的。然而,我们在收集资料,清理世系过程中却发现,涪陵地区的熊姓支系纷繁,字派各异,传接断代,祖宗难寻等多种不利因素,很难成就一本完美的家谱。同时,我们发现不同支族的家谱“谱序”,虽然辈派和繁衍过程不同,但阐述的熊姓由来及其祖宗的辉煌历史和历代名人的记叙都是相同的。由此我们推断:天下熊姓皆同祖同宗;支系纷繁,辈字各异是各自的经历所形成的结果,只要能找准各个支系源头,定能理顺他们的来龙去脉,理清他们历经的代次,为这个支族成就一本基本完美的家谱来。带着这种想法,我们一边清理编撰自己的家谱,一边便产生了“要清就清个彻底,要写就写个清楚”的念头,萌动了“清全国熊姓,写全国通谱”的念头。我们根据已经掌握的资料,尽管它不具备全局性,还是大胆地做出了“写一本详实可靠,具有参考价值,供全国熊姓使用的通谱”的决定。为合族品辈,了解家史,增强团结提供依据,以促进熊姓和睦和谐,达到“壮我声威,树我形象”的目的,为熊氏族人开具一份“家族身份证”。
2、从设想变为现实
想法毕竟是想法,决心也只是决心。一时“写什么?怎样写?依据什么写?谁敢写?经费哪里来……”这一连串的问题让人一片茫然,不知如何进行。
面对困难,我们没有灰心丧气;经受困惑,我们坚持信念。总是抱着必胜的信心去乐观地面对。根据涪陵地区编撰家谱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作出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决定,决心跳出小圈子,把范围扩大到周边的市县,力争更多搜集资料,尽可能得到支持,为撰写全国通用的熊氏通谱做准备。
从2002年到2007年中,我和光前、光国、光汉等人自己出钱,分别到重庆的丰都、垫江、梁平、万州、长寿、渝北,江律,四川的简阳、成都、双流、仁寿、井研、广安等市、区、县、乡收集资料,发动族人,经受诸多困苦。除了翻山越岭,涉山跋水,风吹雨打,烈日曝晒,冰霜袭击等折磨外,还要应对经济窘迫,饥寒折磨的挑战。虽然我们有必胜的精神支撑,熊氏的血液在我们血管里流动,所以我们还是坦然地面对筋疲力尽,元气大丧,而仍雄心勃勃,信念不减。对眼前没钱乘车就步行,缺钱吃饭就浸泡方便面;用决心和毅力走访族人,考查谱碟、文选、碑文、墓志,收集有关资料,翻阅大量的谱书(包括熊姓的和其他姓氏的),终于得到了宝贵的资料,从中了解到熊姓的起源和发展,楚国的兴起和衰亡,历代知名人物的事迹和子孙生存的现状。还懂得了一些有关编撰家谱的常识,从而增强了写谱的信心,提高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也许是我们的良苦用心和苦口婆心感动了族人!凡所到之处,我们都受到了的热情接待,交谈无不推心置腹,办事总是尽心竭力,让人倍感熊氏大家庭的温暧。
3、广泛搜集资料
为完成《中华熊氏通谱》这一浩瀚工程的编撰任务,2002年5月,我们又大胆地向熊姓集中的四川、湖北、湖南、江西、贵州、重庆等省市的档案馆、史志办、图书馆及有关族人发出信函500多封(件),同时也向海外族人呼吁,希望他们寄来相关资料,得到支持。事隔不久,我们便收到了重庆市万州烟草专卖局熊锡国族人寄来的在民间搜集的手抄本《熊氏谱源》和他自己编写的《锦城族谱》;也收到了湖北麻城烟草专卖局办公室主任、纪委书记熊忠才族人寄来的《楚熊通志》上下册和麻城“仁甫支族”的21本家谱,还收到了全国各地询问通谱一事所拨打的电话和所寄的信件等。我们的举动引起了各地族人的关注,牵动着千千万万熊氏儿女的心。我们为此感到欣慰,因为我们所干的事有成千上万的族人做坚强后盾。但我们也为此感到焦虑,因为我们的责任重于泰山。往后日子里,我们就更加小心翼翼地查阅资料,详细记录,仔细规划,精心安排,稳妥地走好每一步,一点也不敢草率盲动。
4、笑迎全国熊氏族人
《通谱》的编撰,前往涪陵咨询、访问的族人也纷至沓来,络绎不绝。仅2003年至2008年的6年中,我们就先后接待了重庆各地和湖北、四川、贵州等地的族人达81批,194人次。2005年元旦,我们还接待了四川邻水族人并与他们进行了彻夜交谈。尽管时值严冬。寒气逼人,但我们的心却是暧乎乎的。在通谱编撰的话题上大家都有共同的语言,谈得十分开心。就《中华熊氏通谱》编排一事,我们从内容到通谱布局;从封面颜色字体的选择到世系书写格式的确定;从入选题材的查对到印刷质量的要求都一一进行了研讨,甚至连书名也做了仔细推敲。我们有啥说啥,无话不谈,洋溢着浓厚的亲情、真情、热情。这次邻水族人的来访,对《通谱》的问世无疑是起到了推波助澜,锦上添花的作用。
接待来访族人,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尽量做到让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我们不仅关心他们的吃住,还对他们加大了感情的投入,花费大量时间陪同亲切交谈,苦口婆心表述,不厌其烦回答,耐心细致研究。六年来,为编撰《中华熊氏通谱》组织、发动熊氏族人收集资料,自费与1123熊氏族人互通电话,研讨《通谱》事宜。我在经济方面,花去了退休后每月的部份工资;精力方面,我全是超负荷运转。还经常受到家人指责,子女埋怨。但我没把它当一回事,对指责埋怨总是一笑了之,乐在其中,对自己的付出感到心安理得,无怨无悔。
5、组织考察,寻根问祖
《中华熊氏通谱》的编撰是一项浩瀚的人文工程,仅靠地方资料,毕竟不能反映我族全貌,同时也不具备论证的权威性。为了准确、真实、全面地反映熊氏家族的起源繁衍、发展过程,成为族人可信可用的血缘蓝本,2005年10月16日,我和光前汇同长寿的海泉、邻水的心儒,一行四人组成自费考察小组,从涪陵出发,顺江而下,沿途前往重庆的巫山,湖北的宜昌、荆州、孝感、武汉、黄冈、团风、鄂州、麻城,江西的九江、南昌等市、县考察,在这些市、县的档案馆、史志办、图书馆查阅有关熊氏家谱和楚文化的资料。走访了族人,所到之处,我们都得到族人的热情接待。特别是在团风县但店镇受到了《楚熊通志》负责人熊新威老先生的热情款待和大力支持,及麻城熊忠才、熊忠彦等族人对我们更是热情周到,无微不至,多方面为我们提供方便,让我们得到了大量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他们所表现的热情亲情让我们有回家的感觉,再次体会到熊氏大家庭的温馨,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这次考察,我们还得到了武汉长江大学楚文化研究所魏昌、徐文武两位教授的热心支持,他们把自己潜心研究了20多年所撰写的《楚国史》、《楚国思想史》、《楚学札记》等凝结心血的科研成果无偿地奉献给我们,多么难能可贵的人间真情啊!这些资料的获取,为我们进一步考证熊氏渊源及发展提供了依据,从而丰富了《通谱》内容,增强了真实性、权威性和说服力。
外出考察,感慨良多。回涪陵后,大家综合了意见,召开了会议,我们邀请了部份热心族事,在地方上有影响力的族人参加。会上,我们汇报了外出考察的收获和族人支持写谱的热情,调动了撰写全国熊姓通用家谱的积极性。与会族人纷纷表示支持,一致认为:“撰写通谱,人人有责”,从而形成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献计,全族动员,共撰通谱”的共识,在涪陵地区揭开了序幕,掀起了编撰全国熊氏通谱的热潮,也惊动了周边县市的熊姓族人。
我们根据所获资料,开始了艰巨的编撰工作。资料表明,巴蜀地区的熊姓多是“湖广填四川”时由湖北、湖南、江西等地迁徙入住的居民。要把成百上千的这些支族派系,辈派各异的族人按辈份排列起来,达到理清脉络,合族品辈,长幼有序,族群和睦的目的,亟待解决的是要理顺代次和相对世系,并要找出相关的资料作为品辈的依据,这样才能避免无稽之谈、荒诞不经的笑话。为此,我们决定从阅读司马迁的《史记》入手,以《楚世家》为突破口,从中理顺始祖以来的源流世系,再查阅相关资料,寻找出各代绵延垂丝的世系。
至于“字派”问题,我们又从有关资料中找到了“中华熊氏百字派”。“百字派”的发现,我们不但进一步了解了熊姓的渊源及发展,而且还恰到好处地为我们在通谱中合族品辈,统一字派找到了最权威最有说服力的了依据。按“百字派”的规定统辈份,照各支系提供的世系作基础,进行合族品辈,整理编撰,力争达到“写出一本客观实际,有实用价值的谱书”的目的。
6、分别召开会议,研究有关事宜
《通谱》的编撰工作在日益深入,我们的精力更加旺盛,思路更加清晰。考察归来后,我们就向各地族人发出倡议,要求他们成立《中华熊氏通谱》编辑委员会的各省、市、县为支会、分会,并确定好领导班子及人选。为编撰《中华熊氏通谱》加强联系,提供信息。2005年3月,我们在涪陵煤炭大厦召开了由麻城、涪陵、长寿、邻水四个市县的族人代表参加的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研究《中华熊氏通谱》编辑委员会,及各市、区、县分会的成员名单;审查入选材料,暨成立《熊氏文化研讨会》总会,各地为研讨会为分会。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机构,具有研讨熊氏文化和编撰《通谱》的双重任务。2006年3月,湖北麻城熊忠才、熊明武,四川邻水熊心儒,重庆市长寿熊海泉,涪陵熊朝富、熊光前、熊光国等熊氏族人在涪陵煤炭大厦召开中华熊氏通谱编辑委员会部分成员会议,研究编委会组织机构和编撰《通谱》的有关事宜。2006年10月,湖北麻城市熊忠才、熊忠彦又到涪陵研究《通谱》结构等问题。2007年2月至4月,四川邻水熊维明、熊心儒、熊以河,重庆长寿熊福全、熊海泉,涪陵熊朝富、熊光前、熊元善等在涪陵煤炭大厦再次召开《通谱》编委会部分成员会议,对编委会成员进行审定,对《通谱》的材料进行议定,2007年5月12至13日,在湖北麻城市新东方大酒店召开了中华熊氏文化研究会,出席会议的有重庆、湖北、江西、江苏、安徽、河南六省市的熊氏代表九十多人,麻城市委、市**各机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并有三人专题发言,《通谱》编委会主任熊朝富对《通谱》编委会工作做了总结发言,并对今后工作讲了意见,《通谱》总编熊光前介绍《通谱》详细内容,会议一致同意《通谱》近期出版。2008年1月13日湖北麻城市熊忠才、熊明武、熊忠枝、熊四清,四川邻水熊以河、熊友寿,重庆长寿熊福全、熊海泉,万州熊继云,涪陵熊朝富、熊光前等在涪陵黎明宾馆召开《通谱》编委会部分成员会议,专题研究《通谱》第二卷出版的有关问题。2008年9月19日至22日,贵州省熊有余、熊灵明、熊有文、熊有建,四川内江熊仁均、熊朝金、熊一鸣,重庆涪陵熊朝富、熊光前等在涪陵专题研究贵州省支会和不属地、市、县、分会及四川内江市分会编辑《中华熊氏通谱》的有关问题,2008年10月3至5日,湖北团风分会熊德平、熊连生、熊传明来涪陵专题研究《通谱》第三卷的资料审核校对问题。
《通谱》所需材料也在日趋完善。为了进一步清扫瑕疵,提高质量,我们是倾听各分会对编撰《通谱》的意见,审议和校对入编材料的内容。通过认真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中华熊氏通谱》应由“人物画像、前言、谱序、源流、字派、史略、世系、礼仪、人文、人才、奉献、文存、诗词、祠墓、后记”等篇章构成,从而确定了雏形,为《通谱》问世加快了步伐,赢得了时间。据统计,首批参加编选的有重庆、四川、湖北、湖南、江西、陕西、安徽、河南、河北、贵州等10个省、市,76个市、区、县,540多支的熊氏族人参加了《中华熊氏通谱》,覆盖了大半个中国。
《中华熊氏通谱》的编撰,我们花去了整整六年时间。在这六年中,我们凭靠祖宗精神的支撑,才爆发出强大的力量,翻山越岭,寒来暑往,雄心勃勃“五心”齐备:一是雄心。高瞻远瞩,敢做前人没做的事;二是信心。收集查阅资料一干到底,不半途而废;三是耐心。反复修改校对入编内容,不急于求成,草率从事;四是包容心。对地区差异所形成的经济、文化层次差别的不同意见,总是耐心听取。五是公心。全心投入,公而忘私,舍得花自己的钱,只图事业成功,不考虑个人得失。2008年1月在校对第二卷内容时,各分会校对人员集聚涪陵,我的舅父突然发病,离开人世,我未能前往与他见最后一面,只有托咐家人前行,留下终身遗憾。“五力”全用:一是毅力。长期坚持,六年如一日,时刻不放松;二是苦力。翻山越岭,昼夜兼程,收集资料,查考碑文,整理编撰资料夜以继日;三是功力。大量阅读资料,广泛收集信息,通晓熊姓起源发展,对入编支族脉络清楚,编撰时胸有成竹;四是劳力。不图轻松,手脑并用,不怕吃苦,一切事情亲自干;五是活力。团结族人,加强与各分会联系,听取有益意见,各地拧成一条绳。从而形成了“天和”、“地和”、“人和”、“己和”的良好局面,致使《通谱》在编撰过程中能顺利进展,得心应手。如今,我们已如愿以偿,大事告成,一部上自黄帝时代,下到繁衍支系,时间长达五千多年,内容涉及历史、政治、军事、文化、人口、宗族、民俗等各个层面的《中华熊氏通谱》终于和族人见面了。它再次向人们展现了楚国的灿烂文化和熊姓的光辉历史;它将激励熊氏子孙弘扬荆楚遗风,陶冶思想情操。可以毫不愧言地说,《中华熊氏通谱》是一部熊姓生息繁衍的历史;是一部正本清源、认祖归宗的纯正血缘蓝本;是一部前谋燕翼、后启龙骧,孝祖宗,正家风,敦孝悌的不朽之言;是一部内容丰富,脉络清晰,字派统一,世系不乱,考证详实,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家藏珍书。
7、继续宏扬熊氏文化和祖宗遗风
《通谱》的编撰,我们还深刻认识到:姓氏是人类的生息繁衍记载;是亲情的融汇折射;是团结的纽带;是和谐的象征;是历史的见证;是故事的起源。研究姓氏文化可解古人之迷,壮今人之志,树道德之风。通过姓氏文化的研究可通古明今,促人理智。所以研究姓氏,编撰《通谱》是一项崇高而神圣,艰巨而繁重的使命,决不能掉以轻心。
《中华熊氏通谱》的编修告成,并不意味修谱任务的结束,而是万里长征才走出第一步,今后还要继续。我们还要进一步研讨熊绎创立的“筚路蓝缕,以启出林”,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熊通锐意进取,博采众长,开拓奋进;熊赀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屈原热爱故土,忧国忧民,忠贞不渝”的精神,这些话题,从而为熊氏重振雄风,再铸辉煌,策马扬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我以非凡的意志和毅力度过了退休后的六年。回头展望,六年的呕心沥血,锲而不舍,可说是一段风雨之路。六年中我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得失,而是想到《通谱》不成,无颜见江东父老;六年中我想到的不是退休后的安乐,而是惟恐《通谱》出现破绽遭族人非议。欣慰的是,在编撰过程中我得到各分会和广大族人的支持,才会有胆有识,才敢惊天动地。但由于财力、人力和水平的局限,我并不觉得所写的《通谱》很完美,除了望族人体谅外,还企盼更多的熊氏子孙披荆斩棘、孜孜不倦,继续弘扬祖宗遗风,继续呕心沥血,锲而不舍,把编撰《通谱》的神圣事业进行到底,为熊氏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目前要做的工作
贵州、云南两省是获得编撰《中华熊氏通谱》信息较晚的地区之一。2007年11月热爱家族事业的四川省内江市熊仁均、熊仁礼、熊朝武等3人,赴湖北省荆州市纪南镇雷湖村寻根问祖时,听了参加湖北省麻城市熊氏文化研究会的雷湖村代表熊传洪的介绍,当即打电话给我后,他们立即反重庆涪陵来我家,我介绍了五年来编撰通谱的进展情况,查看了第一卷《通谱》和第二卷样谱的全部内容,互相交流共同商议回去后如何开展工作,谈得非常融洽满意,托他回去把信息转告其他地区熊氏族人。2007年11月13日,贵州遵义市熊有余等人到四川内江联系熊仁均支族时才知道重庆涪陵区熊朝富、熊光前在发动编撰《中华熊氏通谱》,12月在重庆工作的熊灵民与我联系21日来我家,阅看了第一卷《通谱》和第二卷样书,并谈了贵州的具体情况,我托他父亲熊有余想办法把贵州熊氏族人发动起来。熊灵民带着《通谱》第一卷立即回贵州与他父亲商量如何在贵州开展工作,接着熊有余与牛蹄新沟熊立华联系沙湾支族开始宣传发动。拉开了贵州熊氏族人的序幕。2008年2月他们印发了倡议书,2008年6月22日熊有余、熊灵民、熊立刚专门来涪交换贵州参加《中华熊氏通谱》宣传发动进展情况,他们带着15本《中华熊氏通谱》到各地宣传发动。2008年7月26日在遵义市海龙召开了14个市、区、县140多人参加的熊氏代表大会,会议讲明了参加《中华熊氏通谱》的重要性、必要性、使命感,号召和鼓动了大量熊氏族人,目前除少数县外都成立了分会。2008年贵州省纳雍县维新镇熊显仁、熊显伦赴江西省丰城市等寻根问祖时,找到了参加《中华熊氏通谱》并出席麻城市熊氏文化研究会的熊晓来,熊晓来热情向他们介绍了情况,并要他们向涪陵熊朝富联系有关事宜。2008年6月3日熊显仁、熊显伦到达涪陵,我与他们详细研究了参加编撰《通谱》的有关事宜。
2007年12月18日云南省昭通市熊兰翔在网上看到编撰《中华熊氏通谱》的消息后与我打电话联系,我立即邮寄了第一卷《通谱》。2008年5月4日云南省昭通地区召开了有16人参加的联谱座谈会。并邀请了熊有余、熊灵民等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得非常隆重。熊顺华、熊兰翔多次打电话给我要求去研究如何开展云南省的工作。
1、会后要立即成立和完善《中华熊氏通谱》编辑委员会贵州、云南两省支会,各地市县分别成立分会。省支会由各地市县分会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各市地县分会由各支族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各支会、分会成员分工:顾问,正副主任,秘书长、秘书、编辑、校对、会计、出纳等与《中华熊氏通谱》编辑委员会的组织机构相对应。省支会成员相对应地编入《通谱》编委会成员。各支会、分会成员名单及成员集体照彩照载入《中华熊氏通谱》,全体熊氏族人及子孙都知道对编撰《中华熊氏通谱》尽了一份义务和责任。贵州省支会由遵义市熊有余负责全面工作。云南省支会由昭通市的熊顺华、熊兰翔负责落实全省编谱工作。各支会、分会要落实培训好各支族登记员,如何进行收集登记、整理、编排、校对、打印工作。《通谱》采用了苏式和欧式相结合的方法,苏式:即苏东坡创立的文字记世法,我们简称世系录。欧式:欧阳修创制的示意图,我们简称世系图即五世图。各支族在编世系图时用欧式编排。世系格式附世系图,用A4纸,页面设置:上:2.3cm、下:4cm、左:3cm、右:2cm ,只能用word软件排版,不能用其他软件排版,一代一代的用线连起来,横线是按着shift打破折号,长线就打一下,如需短的就打一下,再删一下就是短线,坚线就用绘图工具直接画就行了。各支族收集、整理、排版、校对打印、无误后交各分会,审查合格后再传《中华熊氏通谱》编辑委员会打字室。如有不懂的清联系QQ:793073421。
2、这次会议后,各市、区、县的编委分会要立即组织召开全市、区、县的各支族、分族的负责人会议,传达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发动全体熊氏族人定购中国历史上中华熊氏最全面的巨著《中华熊氏通谱》,每本100元左右(每本根据页码多少及物价指数来计算成本)。它是一部中华熊氏文化的宗族史、家族史,也是一部教育激励子孙后裔奋发向上、爱国图强的教科书,更是一部昭穆宗祖、尊祖孝亲、睦族邻里、爱家爱国的传家宝。这部《中华熊氏通谱》是编辑委员会的全体成员和各省、市、县分会的上1000名成员经过六年的辛勤努力,收集、整理、编撰、印制而成的。广大族人现在花点钱,为子女购买了《通谱》,您这一家的子孙后代再隔两千年,到四十一世纪时,字派辈序世系都不会紊乱,是最好的智力投资,真是千值万值。每卷都是按各地定购数量印制的,超过定购期限,以后用万金难以买到。
3、各支族、分族要大力发动广大熊氏族人参与编撰《中华熊氏通谱》的工作。《通谱》它是关系到四百二十万中华熊氏后裔千秋万代的浩瀚工程和宗族的公益事业,要求熊氏全体族人通力协作,共同参与,群策群力,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智出智,有钱出钱。凡个人捐资一千元者,可在《通谱》中登载个人或全家简介(500字以内),并免费赠送《中华熊氏通谱》两本;个人捐资五百元以上登载个人简介,免费赠送《中华熊氏通谱》一本;个人捐资五十元以上者,多者不限,列入《中华熊氏通谱》“功德篇”内表彰;凡捐资十元以上至五十元以下者,可列入《中华熊氏通谱》“功德篇”署名集体表彰,载入史册,永留芳名,使子孙后代知道他们的先辈为编撰中国历史上中华熊氏最伟大的一部巨著《中华熊氏通谱》也尽了一份义务、责任和爱心。望各支族发动族人积极捐资,可降低《通谱》成本。
4、资金问题由云南、贵州省分会决定,概算出会议费、出差费、办公费、打印费、通谱邮寄、运输费等总支出多少,才计算出每本通谱应收的费用向族人收取。
5、各支族要填好《中华熊氏通谱》工作人员通讯录、中华熊氏名人录、中华熊氏族人购《通谱》、捐资登记表、中华熊氏通谱人丁状况统计表,表的内容附后。
6、合理统一字辈,由云南、贵州省支会将各市、区、县分会各支族的字辈先在全省统一品辈后报《中华熊氏通谱》编辑委员会。联宗合谱品辈的方法:一是以黄帝、穴熊、鬻熊以来的源流世系未断代的,以其实际的源流世系确定代次;二是有的支族因“湖广填川”,移民迁徙,经商迁居,战乱移居等祖源不详,只知迁居始祖的断代支族,按其现有的后裔世系,从今至古,参照当地其他支族世系平衡确定世系辈序;三是以该支族始祖出生或迁徙当地居住时间及其后裔发展至今有多少世(代),与当地其他支族对应;四是以该支族现有在世的最高代次与最小的代次有几代,是四世、五世、六世还是七世同族;五是因一区、县的各支族,以最小的一代起向前推算,同代的为一辈。总之各地区、各县联宗合谱,合族品辈要基本上保持一致,不能相差过高过低。要以和睦团结出发,互相尊重,互谅互让,公平合理,达到联宗合谱,统一字派,和睦团结,亲如一家,为共建和睦宗族,构建和谐社会,民富国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华熊氏通谱》是一部中华熊氏文化的生命史,它记录着中华熊氏发源、生息、繁衍的全过程,是“纯正血统的可靠蓝本”它将激励我族后裔“序昭穆、考世系、睦宗族、正人伦、端风化、敦孝悌,以成千秋不朽之言”。也是一件回报祖恩,启迪后世之义举,功在当代,惠及子孙,是全族后裔引以为荣的大事,它将弘扬荆楚精神,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复兴伟大民族,振兴中华做出贡献!
最后,敬请全体族人,通过此次修谱后,增强团结,视族一家,联络感情,交流经验,互通信息,共同前进,提高全体族人整体素质,奋发向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振兴中华努力奋斗。以上发言有不当之处,敬请长辈和各位族人指正。
祝全体族人安康,全家美满幸福!
二OO八年十二月七日
附:熊朝富,电话:023—72873132 13709468493 13008363141;打字室的传真号:023—85697923 QQ:793073421
捐款和购《通谱》款请汇中国银行涪陵分行营业部熊元善收,帐号:8386660010200511903,熊元善,电话:023—72281539。
邮编:408000
|
|
|
|
|
|
|
作者:221.5.226.*
2008/12/6 8:40:13
| 回复此帖子
| |
|
|
|
|
|
|
|
|
|
|
|
|
158 |
回复:中国熊姓博客建立了 |
|
|
大家好,我叫熊忠磊,有传,士,道,德,忠,辈的人吗 |
|
|
|
|
|
|
作者:58.38.95.*
2008/12/5 20:58:59
| 回复此帖子
| |
|
|
|
|
|
|
|
|
|
|
|
|
159 |
回复5楼: |
|
|
我熊世林 QQ515595142 TEL:13739662548 |
|
|
|
|
|
|
作者:219.148.85.*
2008/10/3 13:40:25
| 回复此帖子
| |
|
|
|
|
|
|
|
|
|
|
|
|
160 |
回复:中国熊姓博客建立了 |
|
|
我叫熊开旺,广东人,25岁。qq986759168愿意和同姓的朋友一起为熊姓家族加油。 |
|
|
|
|
|
|
作者:121.8.81.*
2008/9/13 16:28:00
| 回复此帖子
| |
|
|
|
|
|
|
|
|
|
|
|
|
161 |
回复:中国熊姓博客建立了 |
|
|
我是熊淼! |
|
|
|
|
|
|
作者:116.22.59.*
2008/8/27 1:14:35
| 回复此帖子
| |
|
|
|
|
|
|
|
|
|
|
|
|
162 |
回复:中国熊姓博客建立了 |
|
|
我叫熊鼎 名字不错可惜成绩不好啊 |
|
|
|
|
|
|
作者:58.54.135.*
2008/6/21 21:11:22
| 回复此帖子
| |
|
|
|
|
|
|
|
|
|
|
|
|
163 |
回复:中国熊姓博客建立了 |
|
|
看到有这样的BLOG挺兴奋的,我熊金辉
|
|
|
|
|
|
|
作者:121.13.81.*
2008/6/7 21:05:13
| 回复此帖子
| |
|
|
|
|
|
|
|
|
|
|
|
|
164 |
回复:中国熊姓博客建立了 |
|
|
有文,世,首辈的吗 |
|
|
|
|
|
|
作者:119.32.27.*
2008/5/30 22:22:30
| 回复此帖子
| |
|
|
|
|
|
|
|
|
|
|
|
|
165 |
回复2楼: |
|
|
晕,我也叫熊焱 |
|
|
|
|
|
|
作者:60.221.33.*
2008/2/3 22:52:19
| 回复此帖子
| |
|
|
|
|
|
|
|
|
|
|
|
|
166 |
回复:中国熊姓博客建立了 |
|
|
我叫熊焱 |
|
|
|
|
|
|
作者:222.86.80.*
2007/11/12 16:06:17
| 回复此帖子
| |
|
|
|
|
|
|
|
|
|
|
|
|
167 |
回复:中国熊姓博客建立了 |
|
|
熊姓人越来越少要珍惜啊
呵呵
我是熊淼
嘿嘿 这个名字有点怪哦 |
|
|
|
|
|
|
作者:222.247.62.*
2007/11/4 19:39:04
| 回复此帖子
| |
|
|
|
|
|
|
|
|
|
|
|
|
|
本主题共有回帖数 171 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末页 加入收藏夹
|
|
|
|
|